“新帆启航营”:国际法学院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

发布者:董星仙发布时间:2025-10-15浏览次数:10

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践行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初心使命,帮助2025级本科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,国际法学院结合涉外法治专业特色,系统开展“新帆启航营”系列教育活动。通过开设“七课”,引导新生夯实法治理想根基,厚植家国情怀,强化专业认同,助力其在服务国家涉外法治战略的新征程上稳健启航。


第一堂:启航第一课——开班仪式暨专业启蒙会

        国际法学院开学典礼为新生开启了国际法航程的“第一课”。院党委书记万莉院长徐伟功以“涉外法治人才的时代使命”为纲殷殷寄语,杰出校友杜焕芳教授结合自身参与全球治理的经历分享成长轨迹——他们不仅为新生勾勒出国际法“规则为经纬、正义为灯塔”的专业版图,更传递出“以法律智慧服务国家战略,以专业能力讲好中国法治故事”的责任担当。这堂课,让新生收获的不仅是第一张“法学航海图”,更是一份“胸怀天下、护航正义”的初心,让青春的航船从起步便锚定“服务国家、面向世界”的崇高航向。


国际法学院开学典礼现场


第二堂:法缘初相遇——师生对话与专业规划课

班导师见面会是新生与国际法专业的“第一次深度对话”。梁欣老师如深耕领域的领航员,结合国际商事仲裁、跨境争议解决等实务案例,勾勒“法治蓝海”的壮阔图景;更以“如何平衡理论与实践”“如何培养国际视野与中国立场”为切入点,将学习方法与职业规划娓娓道来。这堂课超越了简单的师生互动,更像是一次“法治理想的接力”,让“以法为器、融通中外”的种子,在年轻心田里悄然扎根。


班导师见面会现场


第三堂:明心识方向——自我认知与成长定位课

        秋日的环湖倍阅书店里,辅导员董星仙以“成长伙伴”身份,带新生上了一堂“自我与时代”的对话课。她不仅解读大学适应要点与规则底线,更引导新生思考“我的成长如何对接国际法学科发展”“我的理想如何服务国家法治需求”。在书香中,同学们提笔书写“塑造今日之我的关键瞬间”与“未来四年的法治理想”,在自我梳理中明确“既要做精通专业的法律人,更要做胸怀家国的追梦人”。



辅导员见面会现场


第四堂:校史寻初心——精神传承与初心涵养课

校史馆参观是一堂穿越时空的“校院精神传承课”。新生们在“中原大学烽火办学”的老照片前驻足,在“法学学科从艰辛坚守到‘双一流’建设”的展陈前沉思——从中南大七十余载“由党创办、建校为党”的红色校史,到国际法学科“法治报国、薪火相传”的发展历程,同学们深刻理解“博文明理、厚德济世”的校训分量,更坚定了“承校史荣光,传法治薪火”的信念,让校院精神成为未来远航的“精神压舱石”。


新生参观校史馆现场


第五堂:砺志扬风帆——意志锤炼与家国情怀课

十六天的军训是一堂“体能与精神双重磨砺”的必修课。新生们以军人标准在烈日下站军姿、踢正步,每一次摆臂、每一声口号都在打磨“不怕吃苦、坚守底线”的品格;学院党委书记万莉、辅导员董星仙全程陪伴,还融入“纪念联合国成立8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”等主题分享。这堂课让新生懂得:国际法人的“意志”,既要扛住学术研究的枯燥艰辛,更要担起维护国家利益、参与全球治理的时代重任。


新生军训现场


第六堂:罗盘引航程——知识工具与学术导航课

图书馆入馆教育是一堂“专业知识获取”的技能课。图书馆的唐鹏宇老师为新生打开“国际法知识宝库”:从图书馆预约系统操作,到《联合国条约集》《国际法院判例汇编》等专业数据库检索,再到外文核心期刊、实务案例的获取路径,每一个细节都围绕“高效对接国际法学习资源”展开。这堂课不仅教会新生使用“知识工具”,更让他们明白:精准掌握专业文献检索能力,是未来开展学术研究、应对涉外法律实务的“核心导航”


新生图书馆入馆教育现场


第七堂:安全护远航——网络安全与防诈骗专题教育

网络安全与防诈骗专题是一堂“守护成长”的法治实践课。新生辅导员助理贺一涵结合“校园贷”“虚假学术兼职”“个人信息泄露”等典型案例,拆解诈骗分子的惯用手法;还从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《网络安全法》视角,讲解“如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”。这堂课为新生筑牢“校园安全防线”,更让他们树立“作为法律人,既要懂法用法,更要知法守法”的底线意识,确保“法学方舟”在远航中行稳致远。


网络安全与防诈骗专题教育现场


国际法学院始终将新生入学教育作为“育人第一程”,通过“新帆启航营”“七课”的系统设计,切实提升新生的专业认同、适应能力与使命意识。后续学院将进一步拓展教育内容、创新教育形式,在心理健康、科研训练、涉外实务等领域持续发力,引导新生在国际法领域求真学问、练真本领,成长为服务国家涉外法治战略的高素质人才,让青春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实践中绽放光彩。

审核人:万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