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部教师

刘仁山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、副校长,“文澜学者”特聘教授,涉外法治研究院院长,国际法学科带头人,国际法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组组长
Research国际私法基本理论问题、中国国际私法及中国对外关系法立法问题、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法律问题以及英美国际私法问题

Office:

Email:

Phone:

  • Introduce
  • Teaching
  • Research
  • Publications
  • Other Appointments

教育经历

1985年-1989年,中南政法学院经济法系经济法专业学习

1991年-1994年,中南政法学院国际法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

1994年-1997年,武汉大学国际私法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

工作经历

1989年-1997年,中南政法学院任教

(其间:1990年,湖北省原咸宁市人民法院(现咸宁市咸安区人民法院)挂职

1990年,湖北省原咸宁市人民法院(现咸宁市咸安区人民法院)挂职

1997年-2000年,中南政法学院国际经济法系副主任(副处职)

2000年-2002年,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系副主任(副处职)

2002年-2008年,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(副处职)

2008年-2012年,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(正处职)

2012年-2016年,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(教学督导室)部长兼本科教学评估中心主任(正处职)

(其间:2012年-2015年,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常务副院长<兼>)

2016年-2018年,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、副校长

2018年-至今 ,广西钦州市委常委(挂职)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,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、副校长

荣誉奖励

1.2004年获教育部“霍英东基金会第九届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”(科研资助类)。

2.2008年获湖北省政府专家津贴。

3.2009年入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、教育部等七部门的“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”。

4.201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


此外,曾获湖北省第九届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(2023年)、湖北省第十三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(2022年)、武汉市第十七次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(2021年)、湖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(2013年)、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奖(2002年)、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、湖北省教育厅优秀论文一等奖、湖北省委宣传部优秀论文一等奖(2011年),以及武汉市社科联和武汉市法学会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。


讲授课程

国际私法

国际民事诉讼法

英美国际私法

产品责任法


主要项目

1. 《涉外领域法治体系建设研究》,2024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(2024年立项)。

2. 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研究》,最高人民法院关于2024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(GFZDKT2024B28-1,2024年立项)。

3. 《〈民法典〉时代我国国际私法典编纂中管辖权问题研究》,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(21AFX026,2021年立项)。

4. 《检验检测“双随机”监督检查落实机制研究》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项目(2019年立项)。

5. 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律问题研究》,中国法学会部级重大课题(CLS(2017)A02,2020年结项)。

6. 《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体系完善研究》,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(14ZDC032,2015年立项)。

7. 《我国<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>实施问题研究》,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(11AFX016, 2016年结项)。

8. 《中国涉外亲属法之冲突法问题研究》,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(05JA820036,2011年结项)。

9. 《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国际法的贡献》,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(庆祝建党九十周年)(10JDJNJD293,2011年结项)。

10. 《国际法教学体系重新构建》湖北省教育厅(20040108,2009年结项)。

11. 《国际民商事管辖权立法问题研究》,霍英东基金会“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科研奖”项目(91093,2010年结项)。

12. 《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成因、特征、类型、活动规律》,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(02CFX016, 2010年结项)。


主要著作

1. 《国际私法》(第6版),主编,教育部“十一五”规划教材、司法部统编教材,北京: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年版,ISBN: 978-7-5093-9679-7。

2. 《国际民商事程序法通论》,主编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(即将出版)。

3. 《国际私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构建》,专著(独撰),北京:法律出版社2019年版,ISBN: 978-7-5197-4023-8。

4. 《法学教育反思录》,主编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,ISBN: 978-7-301-17194-3。

5. 《国际恐怖主义法律问题研究》,合著·序一,北京: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,ISBN: 978-7-5093-2387-8。

6. 《國際私法: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》,合著,台北: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版,ISBN: 9789571163956。

7. 《国际私法》,主编,21世纪高等继续教育精品教材,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,ISBN: 978-7-300-11602-0。

8. 《加拿大国际私法研究》,专著(独撰),北京: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,ISBN: 7-5036-3508-8。

9. 《国际民商事程序法通论》,主编,北京: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,ISBN: 7-80083-623-1。

10. 《现代商业银行法》,合著,武汉: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,ISBN: 7-307-02503-5。

11. 《法学通论》(第7版),副主编,普通高等教育“十一五”国家级规划教材;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全国首届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活动优秀教材,北京大学出版社(北京)2018年版,ISBN: 978-7-301-29805-3。

12. 《国际私法新论》,参编,中国文库·哲学社会科学类,武汉: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,ISBN: 978-7-307-07252-7。

13. 《国际私法》(第4版),副主编,高等政法院校法学主干课程教材,北京: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,ISBN: 978-7-5620-1935-0。

14. 《国际私法学》,参编,高等政法院规划教材,北京: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,ISBN: 7-5620-1677-1。

15. 《国际贸易法理论与实务》,参编,武汉: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,ISBN: 7-307-02187-0 (平装) / 7-307-02192-7(精装)。


主要论文

1. “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”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25年3月28日第A01版:A01。

2. “开启新时代新征程涉外法治建设新篇章”,《民主与法制》周刊卷首语2024年第37期。

3. “为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提供学理支撑 深化涉外法治研究”,《人民日报》2024年7月12日09版。(注:本文转载于《学习强国》app理论版频道2024年7月12日)

4. “论中国对外关系法体系的建构“,《国际法研究》2024年第2期。(注:本文转载于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24年第8期、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·国际法学》2024年第7期、《社会科学文摘》2024年第10期)

5. “以涉外法制建设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”,《民主与法制》周刊卷首语2024年第12期。

6. “涉外法治人才与国内法治人才培养中的统筹问题”,《中国高等教育》2023年第24期。

7. “贯彻实施对外关系法 积极推进新时代涉外法治体系建设”,《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实践》专刊2023年第8期。(注:本文亦载于《民主与法制》周刊2023年第36期,转载于《学习强国》app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频道2023年10月9日)

8. “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(草案)》的特色与展望”,《民主与法制》周刊2023年第22期。

9. “论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的‘三进’路径”,《法学教育研究》2022年第2期。

10. “我国涉外法治研究的主要进展、突出问题与对策建议”,《国际法学刊》2022年第1期。

11. “新一轮对外开放背景下加强我国国际法研究与应用的几点建议”,《法治日报》2021年4月21日第09版。

12. “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‘意思自治原则’的适用限制”,《社会科学家》2021年第10期。

13. “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”,《荆楚法学》2021年第1期。

14. “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背景下《外商投资法》的解释与适用”,《学习与实践》2021年第3期。

15. “践行法治,坚守梦想,为新时代中国国际私法事业而努力奋斗”,《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》2020年第2期。

16. “在余先予教授追思会上的发言”,《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》2020年第1期。

17. “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”,《人民法院报》2020年10月13日第2版。

18. “编纂中华文化特色的国际私法典正当其时”,《中国法律评论》微信公众号2020年11月9日。

19. “国际私法对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’责无旁贷——在中国国际私法学会2019年年会上的总结发言”,《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》 2019年第1期。

20. “《民法总则》对《法律适用法》的回应与启示”,《政法论坛》2019年第1期。(注:本文转载于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·民商法学》2019年第4期)

21. “中国‘国际私法冲突法体系’之构建——张仲伯教授的学术经历与学术思想”,《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》2019年第2期。

22. “我国面临的国际平行诉讼问题与协调对策”,《东岳论丛》2019年第12期。(注:本文转载于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·国际法学》2020年第4期)

23. “折中主义与理想主义之辩——评西蒙尼德斯《全球冲突法立法: 国际比较研究》”,《国际法研究》2019年第3期。

24. “我国批准《选择法院协议公约》的问题与对策”,《法学研究》2018年第4期。

25. Determination of Habitual Residence in Chinese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: Lessons from Extraterritorial Experience. 65 Netherland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 55-77 (2018).

26. “‘双一流’建设与新时代人才培养”,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》2018年第6期。

27. “论作为‘依法治国’之‘法’的中国对外关系法”,《法商研究》2016年第3期。(注:本文入选“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文摘系列”《法学研究》编辑部选编《中国法学文摘》2016年第1卷,并转载于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·国际法学》2016年第10期)

28. “中国国际私法立法应独立于民法典的编纂”,《法制日报》(理论版)2015年5月1日。

29. “人权保护对国际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的影响——以《欧洲人权公约》之适用为中心”,《法学评论》2015年第3期。(注:本文转载于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·国际法学》2015年第3期)

30. “以‘王道’观世界——读《中国思想下的全球化管辖规则》有感”,《国际法研究》2014年第2期。

31. “国际民商事合同中的默示选法问题研究”,《现代法学》2014年第5期。(注:本文转载于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·国际法学》2015年第3期)

32. “欧盟平衡人格权与言论自由的立法实践——以人格权侵权法律适用规则之立法尝试为视角”,《环球法律评论》2014年第6期。(注:本文转载于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·国际法学》2015年第4期)

33. “我国涉外离婚法律适用立法之完善——兼论《罗马Ⅲ》对我国相关规定的借鉴”,《湖南社会科学》2013年第6期。

34. “‘直接适用的法’及其在中国大陆之实践”,《东海大学法学研究》(中国台湾地区)2013年4月第39期。

35. “现时利益重心地是惯常居所地法原则的价值导向”,《法学研究》2013年第3期。(注:本文于2015年4月获“武汉市人民政府科研成果二等奖”,并转载于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3年第12期)

36. “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‘意思自治原则’的晚近发展——《海牙国际合同法律选择原则》述评”,《环球法律评论》2013年第6期。

37. “‘直接适用的法’在我国的适用——兼评《<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>解释(一)》第10条”,《法商研究》2013年第3期。(注:本文转载于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·国际法学》2013年第8期)

38. “‘直接适用的法’之理论与实践问题——兼评我国《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》第4条”,《中国国际法年刊》2012年卷。

39. “美国‘F立方’证券欺诈诉讼管辖权规则及其晚近发展”,《法学家》2012年第3期。(注:本文转载于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·国际法学》2012年第4期)

40. “依法治国视角下的社会矛盾化解”,《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》2011年第1期。

41. “中国国际私法养成意识之培育”,《法学研究》2011年第6期。

42. 중국섭외채권의 법률적용. 국제사법연구,(17), 193-225.(2011) (注:“中国涉外债权的法律适用”,载《韩国国际私法杂志》,2011年第17卷)

43. “全球化背景下法律人才的培养问题”,《法律科学》2011年第2期。

44. “中国共产党和平发展国际法思想探析”,《湖北警官学院学报》2011年第2期。

45. “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国际法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实践”,载《科学发展在武汉——武汉市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》,武汉出版社2011年版。

46. “法学教育的困境问题——一位欧洲学者的思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”,《法学教育反思录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。

47. “海峡两岸和谐民商事秩序之构建”,《审判研究》(第6辑),法律出版社2011年3月版。

48. “国际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中的司法礼让原则——对英国与加拿大相关理论及实践的考察”,《中国法学》2010年第5期。(注:本文于2013年获“第八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”,并转载于《新华文摘》2011年第7期和《理论月刊》2014年第9期“湖北省社科成果奖专题介绍”)

49. “群英盛会两岸同话‘国际私法年’——2010年海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综述”,《武汉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10年第6期。

50. “聚焦当下中国的法学教育”,《中山大学法律评论》2010年第1期。

51. “国际私法与国际民商事交流规制之冲突法论——张仲伯教授学术思想概览”,载《私法研究》(第8卷),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。

52. “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有待走入寻常百姓家”,《法制日报》(周末版)2010年5月27日。

53. “涉外继承适用‘同一制’还是‘区别制’”,《法制日报》(周末版)2010年7月1日。

54. “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民商事判决相互承认与执行之现状、问题及思考”,《武汉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09年第6期。

55. “中国对外关系法是中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”,《法制与社会发展》2009年第6期。

56. “论内地与香港民商事判决相互承认与执行制度及其完善”,《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》(2009年)。

57. “春风化雨润桃李——缅怀导师韩德培”,《法制日报》2009年11月27日。

58. 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——纪念导师韩德培教授”,载黄进主编:《春风化雨润桃李》,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。

59. “韩国与朝鲜国际私法的借鉴与启示”,《暨南学报》2008年第4期。(注:本文转载于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·国际法学》2008年第11期)

60. “法律选择中的人权保障问题——基于两大法系司法实践比较研究”,《法商研究》2007年第2期。

61. “省际刑事司法冲突研究”,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》2007年第2期。

62. “美国侵权冲突法中的最密切联系地法原则”,《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》(2005年)。

63. “互联网消费者合同管辖权问题研究——消费者原地管辖原则的发展与前景”,《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》(2004年)。

64. “加拿大国际私法的晚近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”,《中国法学》2002年第2期。

65. “论国家主权理论的新发展”,《南京社会科学》2002年第4期。(注:本文转载于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·国际法学》2003年第2期)

66. “直接适用的法的若干问题”,《当代法学》2002年第4期。

67. “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”,《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》(2002年)。

68. “加拿大在法律选择方面的新发展”,《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》(2002年)。

69. “再论国际私法的对象与方法——基于技术革命的影响所形成的认识”,《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》(2001年)。

70. “中国国际私法学会2000年年会综述”,《法商研究》2000年第6期。(注:本文转载于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·国际法学》2001年第1期)

71. “加拿大国际私法的几个主要问题”,《法学评论》2000年第6期。(注:本文转载于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》(现为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)2001年第1期摘要)

72. “加拿大关于国际民商事管辖权自由裁量的理论与实践”,《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》(2000年)。

73. “涉外合同法律适用条款实施建议”,《法学杂志》2000年第1期。

74. “关于《民法通则》第147条的修改意见”,《法商研究》1998年第6期。(注:本文转载于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·国际法学》1999年第3期)

75. “香港合同法与全国性合同法的冲突及其解决”,蓝天主编《“一国两制”法律问题研究(香港卷)》,法律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,本文为“九五”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成果之一。

76. “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民商事合同法律适中的适用限制”,《武汉大学学报》(哲学和社会科学版)1996年第4期。(注:本文转载于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·国际法学》1997年第1期)

77. “‘最密切联系原则’和‘特征性给付原则’的立法研究”,《法商研究》1995年第5期。(注:本文转载于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·法学》1995年11期)

78. “论惯常居所地法原则”,黄进主编:《国际私法与国际商事仲裁》,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。

79. “合同自体法与中国”,《中南政法学院学报》1993年第4期。

80. “浅论‘最密切联系地法’的适用限制”,《中南政法学院学报》1992年第3期。


社会兼职

教育部法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(2014年至今)

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(2021年至今)

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(2003年至今)

《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》主编(2003年至今)

《法商研究》编委(1998年至今)

《太平洋学报》编委(2019年至今)

《东岳论丛》编委(2021年至今)

《荆楚法学》编委(2021年至今)

《武大国际法评论》编委(2003年至今)